抢不到清华北大的票?北京高校研学游的“冰火两重天”
寒假中,北京高校成为家长和孩子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面对一年两次的集中流量,不少学校犯了难,希望能够“降降温”;有些学校则希望多吸引一些客流,让开放的校园资源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清华北大预约名额蹲点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常年稳居校园研学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列。尽管已进入寒假尾声,参观仍十分火爆。春节假期后的开放日上午,记者在清华西门看到,预约游客专用入口处不断有游客进入。该校还为没预约的游客专门设置了校门打卡拍照点位和排队路线,与校门合影的游客排成长队,把校门堵得水泄不通。隔壁的北大参观同样火热。幸运拿到“入场券”的游客,多是提前蹲点抢来的名额。保安人员介绍,没有抢到名额的游客可以勤刷系统,把握住有人取消预约或者少量放票的时机,但这种方法只能看运气。为了打击“黄牛”贩票,清华在预约的基础上专设了抽签的名额,让更多游客有机会入校参观。和清华、北大的火热参观场景不同,进入寒假,北京大部分高校进入了“休整期”——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看到,除了留校师生,游客身影寥寥无几。农大一位保安人员表示,上学期的每个周末,都有约100名入校参观农大昆虫博物馆的家长和学生,“寒假博物馆不开放,观众明显少了。”人民大学去年开通了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记者2月13日登录该校入校系统看到,包含13日及此后的6天,都显示“可登记”。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北京高校也已面向社会开放校园,游客无需预约,通过登记、刷身份证等形式便能入校参观。博物馆跟着高校“放寒假”清华、北大一票难求,部分高校却很清静,原因何在?记者调查发现,各高校的校园资源开放程度不一。作为博物馆之城,北京很多特色博物馆坐落在各大高校里,记者梳理了10家特色鲜明的高校博物馆发现,超半数博物馆随师生一同“放寒假”了。除春节假期外,仅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在寒假期间照常开放,人民大学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均闭门谢客。类似跟着学校一起“放寒假”的现象,还体现在图书馆、校史馆、体育场馆等校园资源上。对此,有学校表示,因为资金、人员、设备不足等问题,以及担心影响校园安全、环境保护等原因,假期开放校园资源面临不少难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长施光海表示,和社会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的空间和接待能力都尚显不足,“地大博物馆面积约2400平方米,空间只够展出4000多件馆藏品,但地大博物馆馆藏的标本就有5万多件。此外,由于人手、资金等不足,地大博物馆一次接待超过100人就有压力。”校园开放不应只是做做姿态开放校园,是让社会大众直接感受大学文化魅力的最好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随着高校开放范围越来越大,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成为家长和学生的热门选择,但是学校人员配置和管理服务能力却没有及时跟上,让研学“变了味”。他认为,“开放”不应该只是做做姿态,更应该有完善的预案、有序的组织。学校要做好校园开放的工作,让访客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校园。“比如,一些大学会组织义务解说员,往往都是大学生,可以通过他们去介绍这所大学的历史和成就。”马亮说。大学校园毕竟不是旅游景点,公众参观学校不应仅仅为了拍照打卡。马亮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大学的博物馆、文史馆等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一所大学,感受高校的人文气息和文化魅力。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