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有人管了! 文旅部正式出手
注重研学旅游正向引导、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发挥研学旅游标准引领作用、强化研学旅游安全管理、防范出境研学旅游风险、加强研学旅游市场监管、落实研学旅游主体责任……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的规范引导,切实提高旅行社研学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近年来,研学旅游作为教育与旅游相融合的新业态,得到了旅游者,特别是广大家庭和青少年的青睐与积极参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研学旅游市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部分研学旅游产品广告宣传不实,内容质量不高,产品价格与所提供服务之间不相匹配,个别产品存在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此次《通知》的发布,正是针对研学旅游当中存在的问题,对行业进行指引,促进研学旅游更好地发展。参加研学的学生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尹栋逊摄针对研学旅游中的乱象问题,今年7月,人民网就曾推出“三评”,指出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研学游”如何良性发展、让“研学热”走向真研学提出建议。《一评“研学游”:缺“研”少“学”有点乱》评论指出:“研学热”伴生的价格虚高、货不对板、走马观花等乱象的根源,首先是乱在本末倒置、缺“研”少“学”。名校游览变“校门打卡”,全程吃好喝好住好玩好,却少有教育内容……很多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穿衣戴帽”后摇身一变,就成了研学旅游,甚至研学体验内容及相关课程设计都十分模糊,遑论把关研学项目质量。研学游之乱,乱在鱼龙混杂、过度逐利。一些主办机构缺乏专业资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上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信息不透明,导致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乱飞,所谓研学游成了变相“割家长韭菜”。研学游之乱,乱在隐患重重、风险四伏。个别组织者让学生参加有较高危险性的项目,却缺乏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活动安排没有照顾到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情况,食宿安排随意,安全防范形同虚设。《二评“研学游”:寓教于游为何这么“热”?》总结研学旅游受到追捧的原因,指出研学旅游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为一体,既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也能在旅行中开阔眼界,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在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热捧同时,也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鼓励。至于研学旅游中暴露的种种乱象,究其原因,在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度重视经营性创收而忽视了教育这个初衷,由此带来发展观、价值观走偏。评论指出,如何让研学热真正走向“真研学”,更好服务孩子成长,是一个需要正视、并亟待回答的课题。《三评“研学游”:研学热”如何走向真研学》认为,研学游的兴起,既是教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产物,也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锐意革新。学才是目的,游只是载体。研学游要从野蛮生长到健康成长,相关监督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行业规范和标准怎么界定?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统筹性推进,呵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研学游商家要在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上下功夫,摒弃赚快钱、热钱的短视思维,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同时,结合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条件,研学游在过程中可以提高技术含量,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小学生在位于绍兴市富盛镇的水上运动基地参加皮划艇拓展活动。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一种新兴业态从野蛮生长到健康成长,离不开精心的呵护,也需要及时的纠偏。实现研学游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规矩、划红线。《通知》提出,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鼓励文化、历史、艺术、科技、教育、体育、自然资源等领域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研学旅游资源,从源头丰富了优质研学项目的选择空间。同时,文旅部将制定研学旅游产品、服务、营地、基地标准,鼓励行业组织制定研学旅游相关的质量标准,支持将研学旅游从业人员纳入文化和旅游行业人员培训体系。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研学旅游整体水平,让“劣质”研学旅游失去生存空间。追根溯源,“研学旅游”还是要回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目的,将学和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有所得,游有所乐,才能让家长和学生都满意。“一次研学,终身受益。”这是学生和家长的热切期待,也是规范有序的市场理应追求的目标。让研学游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中一条可行的通道,还需各方一起努力、共同作为。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