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网站!
返回主站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征集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的通知》

2025.09.17
来源:研学界StudyTravelWorld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征集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的通知》,省内各地市教育局可推荐15门、各高校可报送2门、省属中小学校(含中职)可报送1门、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可报送2门。

本次征集由省教育厅主办,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承办。经地市教育局推荐的课程须当地教育局盖章报送,省内高校、省属中小学(含中职)、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由本单位盖章报送。申报日期为2025 年 9 月 29 日前。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征集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征集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省属中小学校(中职学校):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挖掘校内、校外各类育人资源,提高研学课程质量,推进“基地+学校+社会”育人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现面向全省征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主题

协同育人·知行合一——教联体视域下研学课程创新设计

二、征集类别

(一)区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课程

各地级市、区县教育局统筹区域内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的经验做法。可包括:区域研学实践教育整体规划与建设案例;跨校、跨基(营)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研学课程体系案例;区域特色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区域研学师资培养、安全保障、质量监控等机制建设案例。需体现区域层面的统筹协调能力与创新研学实践课程成果。

(二)各级各类学校研学实践教育课程

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和高校开发的面向中小学生、中职学生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可包括:校本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如结合学校特色学科的科创类、劳动类课程)、校内场馆资源(实验室、图书馆等)转化为研学项目的实践、馆校合作项目、高校与中小学衔接的科普或人文类研学课程等,需体现学校教育特色与育人目标。

(三)省级基(营)地研学实践教育课程

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发的研学课程。可包括:红色文化基地的沉浸式党史教育课程、非遗传承基地的技艺体验与创新课程、科技场馆的实验探究与创客课程、生态保护基地的户外考察与环保实践课程等,需体现基(营)地资源特色与教育功能。

(四)研学基(营)地与学校联合开发课程

征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与学校组成育人共同体联合开发的课程。要求体现“目标一体、内容衔接、评价贯通”的协同育人特征,可包括:基地专业讲解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的研学项目;围绕学校劳动教育、科学探究等教学目标定制的基地实践活动;将学校课堂知识在基地进行实地验证的应用性课程(如:农业基地与学校生物课程结合的田间实验课;工业遗址与学校物理课程联动的工程原理探究项目;文博场馆与学校历史课程融合的文物修复体验课)等。需突出双方在课程设计、实施及评价中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实施过程。

三、申报名额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可推荐最多不超过 15 门、各普通高校可报送 2 门、省属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可报送 1 门、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可报送 2 门课程参加评选。

四、征集内容

优质课程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鼓励开发跨学科、项目式课程。

(一)新时代伟大成就探索与实践

内容要求: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运用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绿美广东等成功实践案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设计研学课程,需包含实地考察、情景演绎、互动研讨等环节。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内容要求:依托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设计以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为核心的研学课程,需包含实地考察、情景演绎、互动研讨等环节。

(三)岭南非遗传承与实践

内容要求:结合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非遗项目(如粤剧、醒狮、陶瓷技艺等),设计兼具文化体验与创新实践的课程,强调动手操作与传承人互动。

(四)科技创新与前沿探索

内容要求: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天科技等领域,设计以实验探究、创客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现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

(五)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

内容要求:围绕湿地保护、海洋生态、低碳环保等主题,设计以户外考察、环保行动为载体的课程,强调科学观察与责任意识。

(六)场馆资源与历史探究类

内容要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场馆与学校联合开发课程,结合馆藏资源设计主题探究、文物修复、策展实践等特色活动。

(七)国情教育与价值引领类

内容要求:以社会热点与本土实践为依托,以“思政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围绕乡村振兴、改革开放成就等主题,设计融入国情教育、劳动教育的实践课程,需突出价值引领。

五、申报要求

所推荐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应坚持自主开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实践育人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或学校特色、基(营)地特色,彰显研学课程特点。

1.要素齐全。课程一般包含名称、背景、目标、任务、资源、实施、时间安排、评价等内容,体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2.主题鲜明。根据地域文化资源和自身资源的优势,体现研究性学习和体验相结合的课程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应紧扣主题、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对象清晰。课程实施主体要明确适合的学段,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天数等内容。

5.内容翔实。课程内容要围绕课程主题和课程目标,结合地域文化和自身资源特点,设计出内容丰富、易于实践、过程流畅、价值突出的课程内容,包括实物场景(情景)、讲解演示(展示)内容、活动体验(操作)内容、互动交流、双向评价等基本内容,体现体验性、互动性、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结合。

6.计划周密。课程要有配套的实施计划,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有周密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责任到人。

六、报送说明

1.本次征集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承办。请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填写《推荐汇总表》(附件1)和《申报表》(附件 2),各普通高校、省属中小学校(中职学校)、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申报负责人填写《申报表》(附件 2),经单位盖章后,于 2025 年 9 月 29 日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word 文档及盖章扫描件)发送至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邮箱:gdzzdy@gpnu.edu.cn,申报材料命名为“研学课程+学校、基(营)地名称+课程名称”。

2.所有申报单位必须填写承诺书(附件 3 或附件 4),申报作品须为原创作品或获得合法授权(如有授权情况需另附授权证明材料),不能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存在任何法律纠纷。一经发现有违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3.所有申报课程,省教育厅拥有完全使用权,可以不再征求报送单位同意,用于公益目的的展示、教学、出版发行等用途,署名权归申报单位(个人)所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汪芸,020-37627818);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邓凯文,020-38256086,13710284877)。

研学实践软件
研学网站
研学平台
游学线路
研学软件
研学游
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精品课程
研学
研学主题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

在线沟通
18530993588

扫一扫,添加好友

在线留言

开始一个新的合作

请完善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