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举办,“跟着国赛去研学”书写技能育人新篇
赛场内,3420名技能精英激烈角逐;赛场外,近万名学子踏上沉浸式研学之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不仅是一场技能大赛,更是一堂生动的“技能启蒙课”。
9月19日至23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举行。作为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赛。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前沿赛项占比超50%,更有13名博士、286名硕士参赛,高学历选手占比达33%,展现出技术与技能深度融合的新风貌。
大赛同期,由郑州人才发展集团创新开展的“跟着国赛去研学”大型公益活动顺利开展,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等重大部署,将国家级赛事资源转化为普惠性教育体验,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核心导向,立足青少年成长规律与认知特点,以弘扬技能精神、深化职业启蒙、激发技能志向为目标,系统整合大赛场馆设施、106个竞赛项目资源及金牌选手、技术专家等优质人才力量,打造“观赛研学+沉浸体验+互动交流+实践操作”四位一体的“赛教融合”研学新模式。
据悉,郑州人才发展集团充分发挥“毓米研学”国企平台优势,联动河南省研学旅行分会等行业资源,发动平台逾5万多名平台社群用户推广宣传,精心组织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南开实验高中、界首市第七中学、郑州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土家店希望小学等百余所学校近万名师生参与。活动组织严密、衔接顺畅、保障有力,既全景展现了国赛的专业水准与技能魅力,更生动传递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强音,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技能的热爱与追求,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注入了源头活水。
以赛场为课堂是竞技也是育人
“没想到机器人运维这么有趣!”回忆起参与研学活动的经历,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李浩轩仍然兴奋不已,“以前觉得物理公式很抽象,现在看到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感觉知识‘活’起来了。”
“跟着国赛去研学”活动紧扣国赛106个项目与70个“零门槛”技能培训小课堂,构建“赛项拆解 + 学段适配”立体化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因龄施教、研有所获”。
小学生聚焦“趣味启蒙”:在非遗体验区拼接榫卯结构,用任务手册记录精细木工技艺;中学生侧重“职业认知”:在工业机器人赛区对照课本调试电路,界首市第七中学程海洋坦言“终于懂了串联并联的实际用法”;职业院校学子则“对标进阶”:在车身修理赛区观摩毫米级校准,听闻学长“每日8小时实训磨技能”的故事后备受触动,“原来扎实练技术也能登上国家级的大舞台”。
以安全为根基全方位保障活动“零隐患”
“作为带队老师,我们经历了多轮筛选和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跟着国赛去研学”研学导师王盼盼告诉记者。为确保“跟着国赛去研学”活动“零安全隐患”,郑州人才发展集团联合国赛执委会提前谋划,规划三条专属动线规避拥堵,所有讲解员需通过“彩排+培训+考核”三重关卡,现场设置应急医疗点、安全保障人员,并制定多场景预案,更协同多部门简化入场流程,实现近万名学子高效参与。
“从集合到研学全程有人引导,孩子回来念叨‘比春游还安心’。” 枫湾小学学生家长李女士的话道出心声。这份“保姆式”保障,让活动成为家长放心、学子舒心的 “安全课堂”。
以长效为目标探索技能育人"河南经验"
“跟着国赛去研学”并非昙花一现。据了解,郑州人才发展集团还将完善“跟着国赛去研学”IP运营体系,延伸拓展研学内容维度,涵盖技能历史、职业发展、前沿技术等领域,持续开展“技能中国・匠心筑梦”职业精英校园行、“金牌送技・产教融合”金牌选手访企行动、“金牌匠心”系列线上传播、“高技能人才智库”建设行动等常态化系列活动。在时间维度上,打破“赛事结束、影响终止” 的传统模式,形成 “久久为功” 的技能育人生态;在空间维度上,突破地域局限,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最终形成“以赛促教、以教促产、以产促融”的良性循环,持续释放全国技能大赛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
从“观赛”到“研学”,从“竞技”到“育人”,“跟着国赛去研学”活动的目标不仅是让学子近距离感受智能制造、非遗技艺等技能魅力,更是要探索出“大赛+研学+产业”的创新模式,让广大青少年在从“看热闹”到“学门道”的转变中真实感受“技能强国”的深刻内涵,破解部分青少年“重学历、轻技能”的认知偏差,推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落地生根,影响并激励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夯实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青年人才基础,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经验”。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