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网站!
返回主站

梁烜:课题研究是研学旅行从“活动”升级为“课程”的根本路径

2025.11.18
来源:研学猫

2025年11月14-1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综合实践分会副秘书长梁烜为大家带来了《带着课题去研学:促进研学深入发展的关键要素与方法》的主题分享。

梁烜:课题研究是研学旅行从“活动”升级为“课程”的根本路径


以下是研学猫根据其发言和PPT内容整理的精彩发言片段,供大家学习。


课题是研学的灵魂


课题研究是研学旅行从“活动”升级为“课程”的根本路径。


课题对研学的价值,体现在四个关键方面。


它能赋予学生明确目标,让“被动看”变成“主动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问题去观察世界,就像雷达一样精准搜索信息;


它能整合零散知识,把沿途的风景、历史、科学现象等“珍珠”串联成结构化体系;


它能驱动思维升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升能力;


更能深化研学成果,让空泛的感想变成有分量的报告、模型或短片,成为深度学习的有力物证。


“三段式”实施蓝图


要实现“带着课题去研学”,我们可以遵循“三段式”实施蓝图。


研学前,核心是让问题“立”起来。选题要坚持“小而美”原则,切口不能过大,比如不说“研究故宫”,而说“探究故宫屋顶神兽的排列规律”;同时要确保问题可探究、有价值,能在研学现场通过观察、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之后还要设计完整的研究方案,明确问题、规划方法、准备工具,课题来源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兴趣或场馆特色。


研学中,关键是让探究“活”起来。学生要化身小小学者,带着问题清单定向观察,避免漫无目的;带着采访提纲与专家、工作人员有效交流,杜绝“是/否”式无效提问;同时用文字、绘图、拍照、录像等多元工具记录,做到事实与观点分离,留存鲜活的一手资料。


研学后,重点是让成果“亮”起来。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再通过学术型报告、创意型作品或展示型汇报等形式呈现成果,最后结合过程性与成果性评价进行复盘反思,让每一次研学都有沉淀、有提升。


就像探究赵州桥的研学案例,常规模式下学生只能浅层认知历史、背诵知识点,而课题式研学中,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观察绘图、专家访谈,不仅深度理解了“敞肩拱”的千年智慧,更提升了实践与思维能力。这正是课题赋予研学的独特价值——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旅途中的研究者。


课题是研学的“靶心”,方法是研学的“工具箱”,作品是研学的“勋章”,“带着课题去研学”模式的推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研学真正回归教育本质。



研学实践软件
研学网站
研学旅行软件
游学线路
研学系统
研学游
研学实践
研学精品课程
研学
红色研学
研学热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

在线沟通
18530993588

扫一扫,添加好友

在线留言

开始一个新的合作

请完善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