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市场的“狂飙”时代已结束?国际研学成暑期“黑马”
华夏时报近期报道了关于暑期国际研学的相关内容。
其中提到,免签政策与汇率的变化使得国外学子来华的“门槛”降低,国内高校邀请海外学子进行交流也是入境研学旅行团暴增的原因之一。
而在出境研学方面,中国文旅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韩泽提到,出境研学市场已经从单一的名校参观转变为面向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涵盖了STEAM教育、英美式夏令营以及传统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尽管市场热点目的地依旧吸引着研学活动,但主题和内容正在不断演变。今年,即便整体需求不旺盛,研学市场仍显示出高增长潜力。例如,许多家长倾向于选择海外营,为孩子未来的留学做准备。因此,研学产品需要提供实际价值,满足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
国际研学火爆的背后,今年整体旅游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文旅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增长20.6%,但人均消费仅增15.2%。
从文旅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告显示,ST张家界(000430)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3000万元—3,600万元。桂林旅游(000978)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约1,610万元。华侨城A(000069)今年上半年预亏23亿—29亿元。长白山(603099)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58.00万元至-158.00万元;大连圣亚(600593)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907.84万元至-1271.90万元。云南旅游(002059.SZ)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9000万元至1.40亿元,其在业绩预告中提到,传统旅游业务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客单消费出现下降趋势,导致传统旅游业务收入出现下滑,进一步削弱了盈利能力。
虽然国际研学如同一匹“黑马”在整个文旅市场表现突出,但旅行公司仍免不了受到市场环境影响。
在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吴若山看来,如果说过去十年是研学市场的“狂飙”时代,那么2025年无疑是其“精耕”元年。今年5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三项重要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吴若山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发布的新规绝不是行业的简单修补,更是一次重大的‘基因重组’。”
此次发布的三项标准分别为《研学旅游服务要求》(LB/T 054-2025)、《出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LB/T 091-2025)与《研学旅游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LB/T 092-2025)。其中最具颠覆性的一点是,新标准明确将研学定义为“旅游”属性,强调其是整合了课程、资源与服务的完整旅游产品链条,并确立了旅行社在其中的主导地位。
吴若山认为,这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一次釜底抽薪式的变革。它意味着,过去许多仅有教育资源、缺乏旅游运营资质与专业能力的机构,其生存空间被极大地挤压,市场准入门槛被实质性地、系统性地抬高了。未来,合规、专业的旅游服务能力将不再是加分项,而是生死线。
新规落地后,所有迹象都指向一个明确的趋势:市场正在从极度分散走向集中。有观点认为,当前研学市场竞争格局十分分散,但新标准的实施无疑将加速“劣币”的出清,推动资源向那些具备课程研发、供应链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正规军”倾斜。可以预见,未来一到两年,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出现显著提升。那些能够率先完成合规化、专业化升级的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吴若山说:“我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是:研学行业的竞争,将正式告别‘规模竞争’,全面进入‘深度竞争’时代。这不再是一个仅靠渠道和资源就能取胜的赛道。未来的胜利者,必然是那些能够在课程内容上做到极致深度、在技术融合上实现深度赋能、在用户理解上达成深度共鸣的‘三深’企业。”
韩泽研究员也强调,目前研学市场正变得更加专业化和目的性更强。消费者的理性和市场的繁荣,肯定会促使相应的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来规范市场。市场在变化,产品需要紧跟市场脚步,不会变化的产品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