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网站!
返回主站

打着“自然教育”的旗号,却将“掏鸟蛋”纳入研学课程?

2025.09.30
来源:研学猫

9月20日,某植物园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国庆“青少年现代攀树”独立营活动预告,其中因包含爬树“掏鸟窝、掏鸟蛋”环节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尽管活动强调所使用的并非真实自然鸟巢与鸟蛋,但该活动仍引发较大争议。

打着“自然教育”的旗号,却将“掏鸟蛋”纳入研学课程?

打着“自然教育”的旗号,却将“掏鸟蛋”纳入研学课程?
打着“自然教育”的旗号,却将“掏鸟蛋”纳入研学课程?

图源:小红书


9月22日园方回应,公众账号相关文章已经删除,该活动已取消。


该植物园工作人员称,因课程发布后,关于“掏鸟蛋”的部分争议比较大,该课程已经取消,后续会有更适合小朋友的活动,“负面的东西不是为了负面的,有其他的教育意义,但可能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该植物园在课程引发争议后,迅速删除相关推送并取消课程,这种应对方式非常及时。尽管课程注明了并非自然鸟巢鸟蛋,但“掏鸟蛋” 这一行为本身容易引发误解,且与现代自然教育倡导的敬畏生命、不打扰自然的理念相悖,取消课程有助于避免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自然教育的本质,是搭建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个体理解自然规律、树立生态伦理。现代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生命敬畏感,强调从“征服自然”转向“敬畏生命”,从“单向索取”转向“双向守护”。


“掏鸟蛋”的课程设计,即使使用的是人工鸟蛋,也可能向孩子传递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误以为鸟蛋是可以随意获取的,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灌输“自然之物可随意获取、生态平衡可随意干预”的错误认知。儿童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正处于塑形阶段,对“课程活动”具有天然的信任感与模仿欲,今日在课程中觉得“掏鸟蛋”是被允许的“有趣体验”,明日在野外遇到鸟巢,便可能下意识地复刻这一行为,从而对野生鸟类的繁殖造成干扰,这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自然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时,应充分考虑生态伦理,避免出现可能误导孩子或违背生态保护原则的内容。该植物园作为知名的科普教育基地,更应该严格把关课程内容,确保其科学性和教育性。此次事件也提醒其他自然教育机构,要加强课程审核,邀请生态专家、家长或学校代表等等参与设计,确保课程符合生态保护理念。


另外,加强自然教育行业监管很有必要。目前自然教育领域存在一些乱象,部分机构为了吸引眼球,过度追求噱头,而忽视了生态教育的本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自然教育行业的监管,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划定法律底线与伦理红线,确保自然教育活动能够真正起到传播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意识的作用。


研学实践软件
研学平台
游学线路
研学游
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课程
红色研学
乡村研学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

在线沟通
18530993588

扫一扫,添加好友

在线留言

开始一个新的合作

请完善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