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白热化!2025年研学的出路究竟在哪?
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已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2025年市场增速超15%,将突破2132亿元。2025年的研学市场依旧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五一”期间,研学市场规模达到180亿—220亿元,占同期文旅消费总量的8%至10%。从参与人数上,虽然暂无2025年的精准统计,但从过往增长趋势以及各研学机构、景区反馈,参与研学的学生及家长数量也是逐年递增。
规模持续扩张
教育部已将研学活动正式纳入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央财政每年提供高达200亿元的专项补贴,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研学被视为“刚需型教育投资”。
各地文旅景区、博物馆等与研学的融合不断提速,湖北红色研学线路客流激增,安徽宏村定制化研学项目成功吸引年轻客群,县域研学订单同比增长达36%,其中贵州乌江寨等地的订单增速甚至超过200%。亲子研学订单在暑期前夕同比激增70%,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单日接待研学游客近万人次,周边民宿预订已排至8月下旬。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似乎都在诉说着——研学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是个不可多得的创业、就业好方向。
繁荣背后暗藏挑战
然而,拨开这层繁荣的表象,深入探究就会发现,2025年的研学行业实则暗藏诸多挑战,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市场竞争白热化
随着研学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分食者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注册在案的研学服务提供商已超过10万家,涵盖学校、教育机构、旅行社、营地、农场等多类型主体。激烈的竞争使得市场饱和度不断攀升,获客成本大幅提高。
就拿北京市场来说,一家小型研学机构为了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每年在营销推广上的投入高达数十万元,可换来的客户增长却十分有限,新客户获取成本从几年前的百元左右飙升至如今的近千元。如此高昂的获客成本,让不少中小机构不堪重负,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产品同质化严重
当你在各大平台搜索研学产品时,就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许多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高度相似。
历史文化类研学,大多是参观博物馆、古迹,听导游千篇一律的讲解;自然科学类则多是走进植物园、科技馆,进行简单的观察与实验。比如,在某旅游大省,多家机构推出的“古镇研学游”产品,行程都是古镇游览、传统手工艺体验、民俗文化讲座“老三样”,没有结合当地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挖掘,缺乏差异化与创新性,难以真正吸引消费者,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研学机构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师资方面,不少研学导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深度的讲解与引导。安全保障上,一些机构对交通、住宿、餐饮等环节把控不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曾有媒体曝光,某研学团在出行过程中,租用的大巴车超期未年检,车内设施陈旧,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这些服务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和家长的体验,也损害了整个研学行业的口碑。
外部因素制约发展
研学旅行受天气变化、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较大。比如,计划前往山区进行自然研学,突遇暴雨、泥石流等极端天气,行程只能被迫取消或更改,这不仅给研学机构带来经济损失,也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失望。
地方教育资源、交通条件等也会对研学旅行造成限制。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难以开发出高质量的研学课程;交通不便的地区,会增加研学旅行的时间和成本,降低其可行性。
破局之法
面对这些挑战,研学行业并非束手无策,积极探寻破局之法,方能在困境中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特色与差异化产品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成为打造独特研学产品的关键。不同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若能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研学课程,必能开发出极具差异化的产品。以四川自贡为例,凭借其深厚的盐运文化底蕴,打造出“探秘盐运古道,体验传统制盐工艺”的研学项目,学生们不仅能实地参观古老的盐运码头,了解盐运历史,还能亲手参与传统制盐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智慧。
针对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研学产品也至关重要。为小学生设计趣味十足、简单易懂的自然科普类研学,以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为中学生定制深度探究的历史文化类研学,安排专家讲座、小组讨论,满足他们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追求。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建设
服务质量是研学机构的生命线,而人才则是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重视师资培训,定期组织研学导师参加教育教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讲解和指导。
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从交通、住宿、餐饮等细节入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对研学活动中的交通、场地、设施等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为学生购买足额的保险,确保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创新营销与合作模式
在营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线上,通过社交媒体、教育类网站、短视频平台等,发布精彩的研学活动照片、视频、学生作品等,展示研学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潜在客户;开展线上直播,邀请研学导师进行课程讲解、实地展示,与观众互动答疑,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和信任。
线下,参加各类教育展会、研学论坛,设立展位,发放宣传资料,与学校、教育机构、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举办研学体验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免费参加,亲身体验研学的魅力,从而转化为实际客户。开展跨界合作,也是拓展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研学机构可与景区、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出更丰富多样的研学产品。与景区合作,打造自然生态研学基地;与博物馆合作,开发历史文化研学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体验类研学活动。
借科技手段提升用户体验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研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研学平台,学生和家长可以在平台上便捷地查询研学产品信息、在线报名、支付费用;平台还能提供在线课程、学习资料下载等服务,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为产品设计、营销推广提供有力依据。根据用户搜索记录、浏览偏好,精准推送符合他们需求的研学产品;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段用户的需求特点,优化产品布局和营销策略。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导览、智能答疑等功能,提升研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025年的研学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竞争激烈、产品趋同、服务待提升、外部制约多,但通过打造特色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创新营销合作模式等手段,研学从业者们有信心突破困境,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质、丰富的研学体验,共同推动研学行业朝着健康、有序、高质量的方向大步迈进!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