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 | 人大代表建议红色资源打通形成数据库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将聚焦“研学”议题,积极准备相关提案与建议。研学猫作为关注研学领域的专业平台,将持续跟进并为大家带来最新的研学资讯与解读,下面一起来看全国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政治老师张琼丽提出的关于推动红色研学发展的相关内容。
红色研学课程存在单一化、良莠不齐等问题
“因为我是思政课老师,在我们日常上课过程中,经常会把红色故事带进课堂,我发现,咱们的学生对红色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张琼丽说,不仅在恩施,放眼全国,红色研学已是一个受广大学生、家长欢迎的活动,她看到了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需求,也看到当前红色资源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滞后。
张琼丽以她熟悉的恩施举例,当地作为重要的革命老区,有很多红色资源,如咸丰忠堡大捷遗址、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等,在这些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很受学生欢迎,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在这些红色革命遗址,更近距离地深入参观、学习。
但她认为,目前的红色研学课程在顶层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些地方的红色资源没有实现共享、数据互通,有时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
研学课程也容易出现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打卡式研学比较常见,流于形式,“学生在场馆里逛一圈就结束了,也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张琼丽说,当前红色研学场馆的建设也良莠不齐。部分场馆由于建成时间较早,设备设施比较老旧,展出方式比较单一,体验感也会相对扁平,不够立体、有深度。对于青少年而言,研学的吸引力和体验感就会有欠缺。
此外,她认为,研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升,“像我们去过的一些红色研学基地,他们的专业讲解人员队伍不够充实,也缺少培训,使得整个研学课程的品质很难提升。”张琼丽说。
建议将红色研学纳入评价标准
张琼丽介绍,恩施高中每年定期举办红色研学活动,比如每年清明前后,组织学生远足,到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先烈,听取革命故事,五四前后会组织学生唱红歌。
学校正在筹建同心馆,希望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更深入、全面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其实每周的升旗仪式也可以算作红色研学,因为国旗下的演讲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信仰和励志。”张琼丽说。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希望未来红色资源可以互相打通,形成数据库,融合打造一套更丰富的研学课程体系。同时将红色场馆打造得更现代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
她认为,除了使用传统的声光电等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外,可以引入人工智能,让学生直接与AI讲解员交流,使体验更加丰富、生动。
张琼丽建议将红色研学课程纳入评价标准,在对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将红色研学课程作为单独的一项,而不是笼统地划分进社会实践中。
此外,她还建议,完善红色研学活动的一系列保障问题。首先是资金保障,“红色研学没有专项资金,更多靠家长自费,希望未来有更多资金支持”。其次是安全保障,“如果走出校园,涉及集体活动,那就需要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