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畔,北京高校师生上好“行走的红色研学思政课”
卢沟桥的斑驳弹痕、宛平城的巍巍城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厚重史料……“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前夕,北京高校师生以多种形式开启“行走的红色研学思政课”。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如今,多所北京高校将历史融入实践课堂,让师生通过实践铭记历史。
清华大学与北京宛平城地区签署协议,将宛平城地区打造成清华大学校级实践基地,在红色教育、专业研究、公共服务、社会调研、公益志愿、创新创业等方面,为学生构建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平台
在宛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实地学习宛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宛平街道在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为进一步讲好宛平故事贡献青年方案。
北京大学联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通过仪式教育、主题学习、专题微党课等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的峥嵘岁月,激励青年学子学习党史热情、汲取奋进力量。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将军训场所延伸至红色地标,组织军训学生参观宛平城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实景、实情、实感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深度合作,开展抗战馆讲解员红色故事会专场宣讲活动。同时,该校常态化组织公安英烈子女、英雄后代与新生代表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红色故事会专场宣讲活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行。团北京市委/供图
此外,一堂“画出来”的生动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在首都师范大学开展。该校组织“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手绘展”,以卢沟桥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对象为创作基础,用艺术的张力展现百年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创作作品《卢沟桥》。团北京市委/供图
中国戏曲学院还排演了文献剧《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三部曲,记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在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学生组成移动剧团,背井离乡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抗日,为寻求革命真理最终抵达延安投身革命的真实故事。

中国戏曲学院文献剧《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展演剧照。团北京市委/供图
据了解,团北京市委始终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作为青年理想引领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校地协同,用好首都红色资源,组织动员北京高校各级团组织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未来,北京共青团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挖掘红色资源禀赋,上好这堂写在民族记忆深处的“大思政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lianan@internet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