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网站!
返回主站

红色研学:点燃思政激情,引爆“大思政课”革命

2024.12.21
来源:研学头条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所应具有的“思政引领力”。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日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读后深感共鸣,并产生思考:红色研学能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帮助其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思政课“在课堂上讲”与“在社会生活中讲”的贯通。锻造思政引领力,以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建设至关重要。

01准确认识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的必要性

红色研学是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场馆,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以及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红色研学能丰富“大思政课”的教学形态,使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不仅能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理解革命精神,实现教育内容的互补。

红色研学:点燃思政激情,引爆“大思政课”革命

红色研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情境教学、互动参与等方式,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教育实效。

同时,红色研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与“大思政课”关注学生知识学习和培养学生价值观并重的目标一致。

02科学把握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的规律特征

红色研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政教育实践方式,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学生价值观,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感,表现出如下特征:

以价值引领与精神熏陶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色研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塑造和精神层面的熏陶。通过对革命历史的深入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荣誉感。

红色研学:点燃思政激情,引爆“大思政课”革命

以情景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红色研学通常依托于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体环境,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特定历史场景之中,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共鸣。

以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大思政课”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红色研学能够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集中时间内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更好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以互动性与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红色研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可以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教师则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化认识。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03探索创新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以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探索创新实践路径。

红色研学:点燃思政激情,引爆“大思政课”革命

整合红色资源、构建研学课程体系。要充分挖掘祖国各地的红色资源,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红色研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不仅要注重历史事实的讲解,更要注重对革命精神内涵、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等的挖掘。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将红色研学融入思政课堂。如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革命情景、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学生的情感认同。红色研学的核心在于实践和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不仅亲身感受红色文化,还能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红色研学:点燃思政激情,引爆“大思政课”革命

推动跨学科融合、拓宽思政教育视野。红色研学的开展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而应与语文、历史、艺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如在语文课中,学生可以朗诵红色诗篇、进行红色故事演讲;在艺术课中,学生可以绘制革命题材画作、创作红色主题音乐;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可以制作红色主题的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跨学科融合,红色研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会随之增强。

制定评价机制、确保研学教育实效性。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红色研学评价机制,对研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感态度、行为实践等多维度发展。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研学活动效果。

研学网站
研学旅行软件
研学系统
研学平台
研学活动
研学旅游
研学课程
研学
红色研学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wanghongtao@internet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