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成“新顶流”是如何炼成的?
“华表大家都认识,天安门里外各一对。但蹲在顶端的那个小怪兽是谁?它在干什么?”中秋假期第一天,在北京故宫门前,一名研学机构的老师正在和一群青少年讲解故宫里的小神兽。
从暑期到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记者发现,各类博物馆、科技馆、历史古迹、知名学府里,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研学大军”,他们探历史古迹、览山川湖海、识粮食蔬菜、访前沿科技……以百闻不如一见的形式汲取知识、增长见识。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和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研学游以其兼容体验式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鲜明特色,在传统旅游与教学方式之外开辟出一条崭新“赛道”,已然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假期选择的“新顶流”。但与此同时,研学市场上“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层出不穷,屡遭诟病。如何在鱼龙混杂的研学机构中辨别靠谱的产品?如何进一步优化研学服务、规范市场?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研学游,“新顶流”
“原来古代人已经能这么熟练地使用工具了!”
“亲眼看到兵马俑,才知道课本上讲的远没有看到的震撼。”
“我希望能成为孙中山先生一样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
出门兴致勃勃、归来感慨连连。近年来,“玩中学”“学中玩”的研学游已然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假期选择的“新顶流”。
北京昆仑好学研学机构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更重视在孩子的知识储备能力方面发力,因此,一到寒暑假,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倾向于让孩子‘出门看世界’,代替了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女士在采访中也谈到:“每年暑假,我都会给孩子报名研学团,一方面是培养她的自立能力,另一方面孩子可以边玩边学,了解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同时还可以动手参与一些制作环节,对她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都有很大帮助。”今年暑假,张女士就为女儿报名了北京中轴线的研学团,十一假期还准备选择科技研学或者乡野研学的路线。
不仅国内线路升温,海外研学线路也受到热捧。携程报告显示,海外的英国、美国等长线游学路线,新加坡、泰国等短线游学路线较受欢迎。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暑假作为学生党一年中最长的假期,是研学的最佳时期。国内研学游线路已经成熟,寓教于乐的优势也深入人心。在境外研学线路方面,海外名校效应、各类研学游提供的多样活动,使得海外游学颇受欢迎。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供给。研学市场的火热,推动经营主体积极布局。
早在2005年,老牌教培机构新东方凭借教育培训基础,启动了国际游学和营地教育项目,积累了覆盖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丰富的境外资源。2019年,新东方的国际游学和研学业务就已实现7亿元左右的业务规模。2023年,新东方文旅实现了年收入3.3亿元的规模。
这一趋势在“双减”之后更为明显。学而思、高途等大量教培机构陆续进入研学游市场。今年,学而思上新45条研学路线,遍及北京、上海等7座城市,聚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和艺术鉴赏三大领域。高途集团则与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达成合作,围绕气象品牌推广、气象文化科普教育等方面,联合发布了首批气象研学产品“风语乐途”,首发营产品涉及黄山、西安、南京等地气象研学。
个人IP也在“入局”。今年5月,网红讲师张雪峰的研学游产品“峰行万里菁英研学营”也开启了预约,为其研学产品的上线铺路。
小到托管机构,大到上市公司,都开始瞄向研学旅行市场,相关企业团队为了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加强课题顶层设计、课程研发与实施,将研学旅行类型从课程单一学习发展到跨领域多方向实践研学。记者在“企查查”上以“研学”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机构,相关结果达4万多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909亿元;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市场规模或达1469亿元,同比增长61.6%,预计2026年将达到2422亿元。
为什么研学游受青睐?
其实,热度持续走高的研学游并非新生事物。
早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就已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通过研学旅行,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
为什么研学游日益受到重视?在于其结合了“学”和“游”,一头连着教育改革,另一头关系文旅消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最新部署,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等,研学游在上述领域恰恰大有发挥余地。
有教育专家认为,一方面,研学旅行极大拓展了教育的空间,打破了以学校为单一场所的教育环境,使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以及知名院校等资源的同时,做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丰富的活动载体。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长才能和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有利于个人成长及社会进步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学校教育的内外环境、组织形式和功能作用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习”的概念已经被重新定义,教育生态也正在进行转型和重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就曾指出:“过去,把教育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是制度化的。但是人的许多学习是非正式的。这种非正式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
文旅消费,则是研学游的另一张面孔。“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最初就出现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如今,研学游市场的发展,已经使其能够担起打造消费新增长点的任务。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从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方面部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实际上,近年来研学游持续火爆,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势密不可分。各地文旅、教育部门在这方面也都加大了支持和布局力度,一些研学游还加入了当地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在非遗大省福建,今年就推出了寿山石雕手作课堂、青草药研学夏令营、竹编非遗体验等活动,让青少年了解了非遗知识,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贵州黔东南州也开展了非遗相关的研学活动,向“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学习银饰锻制技艺,体验特色手工艺课程,传承乡村文脉。
还有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的红色研学游,成为很多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山东菏泽鄄城县利用黄河滩区相关展馆,开发系列研学游产品;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牛角沟村巧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出《集结红军村,迈向新征程》等多套红色文化课程与教案,让研学之旅有章可循。
8月28日,携程发布的《2024暑期出游市场报告》显示,研学游订单量增长175%,其中,国内研学游人数增长2倍,海外研学游人数增长120%。
研学游如何转向“研学优”
尽管如此,目前的研学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主体鱼龙混杂、缺少行业规范,课程研发不足、缺少创新产品,研学合同“埋雷”、缺少维权途径等。一些研学活动文案很好,但实际体验却如同“开盲盒”。有不少消费者反馈,部分研学游的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严重不符,存在“游而不学”的情况,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得不到宣称的服务。
调查发现,48.5%的消费者认为名校、博物馆打卡教育效果不佳;34.3%的消费者认为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效果打折扣;49%的消费者反映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情况。如何规范鱼龙混杂的研学游市场,提高研学活动质量,真正做到“游”中有“学”?
多地政府及文旅、教育等相关部门也纷纷采取行动,整治研学机构乱象,确保教育质量与安全。
今年6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通知,在全省开展优秀研学旅游服务机构评选工作。经机构自主申报、县(市、区)推荐、设区市推荐、专家评审、厅务会研究同意、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23家优秀研学旅游服务机构。
7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暑假研学实践,如何擦亮眼睛选机构和产品?广州市教育局发出倡议——》(以下简称《倡议》),附件还公布了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和广州市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八大特色主题线路。《倡议》还提醒家长,在帮孩子选择研学旅行机构时,不要轻信所谓与名校、名牌合作或授权等说辞,要从企业资质、品牌、经营实力等方面综合考量,优先选择服务质量好、评价较高的机构。
业内专家认为,研学市场要良性发展,首先要完善研学游产业管理体制,健全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明确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责。其次要在行业标准和规范上下功夫,相关职能部门要与时俱进地对研学内容、合同、报备流程等标准和规范做出调整。
当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关键。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但该职业应如何培训、具备哪些素养、如何取得资质,尚需进一步论证实践。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学游产品对于开发机构的师资力量有较高要求,研学团的接待业务一般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旅行社承接,产品的定价由产品内容、行程等组成要素来决定。研学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策引导,为行业的发展建立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促进研学市场的规范发展。
“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日趋成熟,尤其是在研学旅行的社会接受度快速提高的当下,社会各界对于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将逐渐形成共识,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将迎来全新的阶段。”程超功说。
总之,“研学游”向“研学优”的转变无法一蹴而就,还需要各方的“冷思考”“深研究”“细谋划”,切实让研学游回归“游学博闻”的真正本意。
网裕科技研学资讯(yanxue.internetyu.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网裕科技研学资讯,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yanxue.internetyu.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网裕科技研学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wanghongtao@internetyu.com